名譽主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
上海分院研究員
主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聯席主席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
名譽主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
研究所創始所長、研究員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上海市合成生物產業協會會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分子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主任,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專家委員會主任,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研究領域涉及微生物基因組學、系統與合成生物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方面。曾參與啟動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及相關生命“組學”研究,克隆若干遺傳病致病基因;主持若干重要微生物的基因組、功能基因組、比較和進化基因組研究,解析SARS冠狀病毒分子進化機制。在細菌蛋白質乙酰化組和腸道微生物組等領域作出若干開創性工作。組建并領導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在酵母染色體重構,代謝組與代謝流量組研究,天然化合物細胞工廠制造,基因編輯技術研發等方向上,實現重要突破。近年來,參與組建并領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現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為建設國家生物醫學大數據綜合性服務平臺做好生物醫學大數據的基礎性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元英進院士長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學科研教學,主要從事合成生物學研究,包括人工基因組設計合成、基因組重排、DNA信息存儲、天然產物人工生物合成、以及生物過程強化等。他帶領團隊建立了酵母基因組混菌標簽缺陷定位及雙標靶向精準修復方法,成功化學合成出五號和十號兩條酵母長染色體。此外,他還開發出基因組重排控制方法,創制高產酵母菌株,實現工業規模應用。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
華東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魯華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生物化工(國家重點學科)和生物工程(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魏東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催化工程和生物制藥工程。在生物催化工程方面,他的研究重點是新生物催化劑的獲得、酶的體外進化及功能開發,以及生物催化過程工程研究。在生物制藥工程方面,他的研究涉及蛋白/多肽藥物、酶等基因的克隆與高效表達,以及生物技術藥物規模化制備平臺技術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創始所長、研究員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創始所長、研究員。馬延和教授長期從事工業生物技術領域科研工作,在極端微生物新物種、新基因、新酶的發現與改造、酶工程以及細胞工廠構建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極端環境微生物的認識與利用,極端酶的發現與分子改造。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及中國科學院發明二等獎,“九五”國家重點攻關計劃全國先進個人和中國科學院第六屆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1982年上海社會科學院獲經濟學碩士,1989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后和美國普查局訪問研究員。1991年9月回國后任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先后任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1991-2012),兼任經濟研究所所長(2000-2013)。長期從事城市與區域發展、人口經濟與產業經濟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研究成果獲中國人口學會專著一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決策咨詢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作為首席專家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曾任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數量經濟學會理事長、上海市老年學學會會長、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市政府參事等。
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
段志廣,西北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巨子生物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陜西省無源醫療器械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學術帶頭人,陜西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中國化工學會日用化學品專委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主要從事生物醫用材料,天然產物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企業項目負責人,醫藥行業標準《重組膠原蛋白》起草人之一。
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
上海交通大學首席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安全與綠色防控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先后為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后和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客座教授。創辦的硅羿科技是我國首家從事RNA生物農藥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率領團隊首創了RNA生物農藥合成生物制造一體化工藝,登記測試了全球第一個RNA殺菌劑和我國第一個RNA殺蟲劑,主持承擔了我國首個RNA生物農藥產業化標準制定,申請專利70余項,授權34項。當選RNA動植物保護劑(生物制造)創新產業聯盟會長,榮獲2024年科技部主辦的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卓越獎。
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代常,武漢大學教授,國家高層次人才,國家特聘專家;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植物分子醫藥技術研究,在我國研發了國際領先、國內首創的水稻胚乳細胞生物反應器技術,建立了重組蛋白高效表達技術平臺、重組蛋白純化技術平臺、基于重組人血清白蛋白長效藥物技術平臺和分子醫藥技術產業化體系,突破了國際上分子醫藥技術和重組人血白蛋白的多項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局優秀專利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多項獎項;擁有國家和國際授權專利84項;在PNAS等SCI期刊發表文章50余篇,參與編寫專著4部。
浙江大學——浙大求是特聘教授、浙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
浙大求是特聘教授、二級教授,任浙大微生物學系主任、浙江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生物藥物合成生物學,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合成生物技術重大專項課題、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課題等國家項目;主導了達托霉素、他克莫司、納他霉素、非達霉素等系列微生物藥物研制,在主流雜志發表200余篇SCI論文,授權發明專利30余件,獲省部級/社會力量科技獎一等獎5項。
上海科睞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在2021年之前的二十多年間,我一直專注于流感疫苗的研發工作。與美國紐約醫學院的同事合作,我們完善了利用傳統基因片段重組技術構建高產流感疫苗毒株的方法及其完整工藝。我們為全球大多數流感疫苗生產企業構建并提供了生產用毒株,包括2009年大流行性H1N1高產毒株——該毒株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分發給全球所有流感疫苗廠家,用于2009至2015年間流感疫苗中H1N1組分的生產。回國后,我在君拓生物主持并完成了細胞源流感疫苗臨床前階段的大部分研發工作。同時,在寨卡病毒mRNA疫苗和猴痘重組疫苗項目中,完成了早期的分子概念驗證并明確了候選分子,目前相關項目正處于進入IND申報階段。目前,我正在從事重組人膠原蛋白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以及生產工藝及應用開發。
江南大學——教授、博導
羅瑋,男,浙江大學博士,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長期從事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酶/蛋白質工程的研究,近年來共發表論文七十多篇(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知名SCI期刊論文近四十篇),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近二十項;主持包括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和企業委托項目十余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科技獎三項。現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制藥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和無錫市科技生物工程領域技術評審專家,曾擔任江蘇省科技副總、《南方農業學報》青年編委、SCI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主題專刊客座主編(2020-2023)。
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天津工生所研究員
生物工程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始創主任,原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終身正教授,WOS引用次數超過15000, H指數66。他開創了體外生物轉化(in vitro BioTransformation, ivBT)的工程技術體系,是工業生物技術的顛覆性生物制造平臺,超越生命限制,提供生物技術的新認知,增強生物制造的新能力,拓展工業制造的新邊疆。代表工作:(1)提出糖氫電循環的新能源體系理論,是體外無細胞呼吸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逆反應)的解題人;(2)開發秸稈制糧全套技術,提出“開源-替代-增效”的中國特色人造糧食新策略;(3)原創性開發了多個產業化技術,如萬噸淀粉制肌醇、淀粉制塔格糖技術、D-木糖制L-阿拉伯糖技術、乳果糖、手性肌醇等。
普利制藥——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武漢大學博士,浙江大學博士后;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行業產業指導教師;浙江省合成生物產業技術聯盟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生物制藥領域的產品開發和研發管理工作,曾任職于海正藥業,負責包括全球創新藥、國際CRO/CMO項目在內的多個產品開發;現于普利制藥主持生物技術領域的產品開發和管理工作,推進合成生物產品的產業化應用。
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副院長
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士。2012年協調成立了復旦-陶氏化學聯合研究中心,任中心副主任。2020年成立了上海市生物醫學檢測試劑工程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在長波近紅外化學探針制備、成像儀器搭建以及活體熒光壽命成像技術等方面均獲得了廣泛的影響力。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他引30000余次,H index 95,2018-2023入選全球高被引學者。獲得2023年度稀土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22年科學探索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四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榮譽。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長期從事分子酶學和合成生物學研究。作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和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揭示了酶催化、穩定性及底物選擇性等作用機制,提出了“酶活性中心工程”等酶分子智能設計和改造新策略,拓展了工業及醫用酶的催化功能譜,創建了若干藥物及精細化學品等生物合成新途徑。發表研究論文150余篇,國內外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上海市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等獎勵。
鈦資本——董事總經理
鈦資本董事總經理,浙江大學經濟學博士,公眾號“芳博士”原創作者。參與投融資或提供咨詢的科技項目超過百億融資,同時任多個政府、多家企業的長期咨詢顧問。曾任人工智能創業公司CEO。任職廈門市發展改革委高技術處期間,承擔創業園區規劃、創業政策撰寫和宣導、高端人才政策落實等“雙創”工作。曾參與浙江省政策研究院戰略室,負責內參編輯工作,十余篇內參得到時任浙江省省委書記等領導批示。
內蒙古自治區中蒙醫藥研究院——主任
2024年10月至今,作為“英才興蒙”六類高層次引進人才,任職于內蒙古自治區中蒙醫藥研究院,致力于中蒙醫藥合成生物技術與產品轉化研究。2018年–2024年任日本群馬縣JM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主導GLP-1激動劑在結腸癌與胰腺癌方向的研究、LGR5蛋白糖基化機制探索、酸馬奶發酵工藝開發及合成生物技術轉化,已實現54項產品落地。曾任群馬大學特聘助理教授,博士后階段聚焦GLP-1相關機制在結腸癌不良預后中的作用研究。共發表SCI論文36篇,其中多篇為第一作者。
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曾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6年至201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先后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助理研究教授。201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職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擔任藻類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中心主任、課題組長。2020年創立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德默特專注于藻類生物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運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和先進生物制技術實現微藻產品的高效生產和商業化。公司先后獲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等機構數投資。入選2022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50。
惠思樂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
畢業于上海生科學院合成生物學實驗室,高級工程師,紹興330人才。長期從事天然產物的微生物合成和代謝工程研究,經驗涵蓋技術平臺的建立、項目管理、團隊管理、技術成果轉化等。其中尤其擅長天然產物合成網絡分析和重構,先后構建了多個產品的高效細胞合成工廠并移交企業轉化成經濟效益。目前聚焦于合成生物學技術應用于化妝品、食品和醫藥原料創新研發上,已開發多款創新性化妝品原料。已發表多篇研究性論文,其中SCI收錄論文10余篇,國內核心期刊收錄1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已授權10余項;主持和參與4個國家項目。
蘇州一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北京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基因的轉錄后調控,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發表論文十余篇。2019年成立一兮生物,并擔任公司CEO。先后獲評蘇州工業園區園區領軍人才、姑蘇領軍人才等稱號,任江蘇省合成生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生物制造分委會委員。
劉振云博士2019年成立一兮生物,并擔任公司CEO。一兮生物是一家專注于人類及動物的營養與健康的合成生物學企業,目前有兩條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產品管線。首發管線為HMOs(母乳低聚糖),在國內率先實現HMOs產業化,現有產能300噸/年,目前正在進行產能擴建,到2025年底可實現3000噸/年的產能,是全世界產能最大、品種最全、成本最低的HMOs供應商。第二條產品管線以非糧原料秸稈發酵生產飼用蛋白,產品可作為飼料原料,減輕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助力國家糧食安全。
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研發中心總經理
王瑞妍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注于生命健康領域前沿技術研究。現任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研發中心總經理,全面負責原料研發管理工作,包括合成生物學研發平臺、微生物發酵與純化平臺、功效機理及應用研發平臺、創新化學修飾等多個平臺。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生物技術卓越中心主管,全面負責CAS-TWAS生物技術卓越中心的創立與運營管理;曾任華夏幸福研究院產業研究資深研究員。
東富龍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射醫美配液負責人
專注于醫美填充注射劑制備系統的設計和開發,主導超過20個醫美注射劑項目,涉及少女針、童顏針、基礎水光、膠原水光、BFS次拋、面膜等,具備豐富的生產制造和設計經驗。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丸美首席科學家
林影,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二級教授。現任廣東省發酵與酶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綠色生物制造”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責任專家。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合成生物學”專項等國家/省部級項目,基于合成生物學技術,開展食品、飼料、化妝品功能原料及生物質材料綠色生物制造產業化研究。獲中國授權發明專利25 件,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南京食氣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OO
汪慶卓,南京食氣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OO。
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工程、金融學學士。博士畢業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從事合成生物技術和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十余年。曾供職于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歐陽鵬飛,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在合成生物學及生物化工領域擁有近10年一線研究經驗,發表并申請多項SCI論文及發明專利,在校期間曾擔任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生會主席。2018年后從事產業咨詢研究工作,并進入清華經管學院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擔任助理研究員,對全球生命健康新技術新產業的研判和投資分析有深入的理解,2020年在Venture lab of DeepTech從事合成生物學的孵化和投資,2021年擔任蘇州百福安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2023年加入北京微購工場擔任副總裁。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廢塑料再生行業多年從業經歷,擅長客戶發掘、談判,同時擁有6年資本市場從業經歷,投資項目累計金額超兩億元,協助CEO完成天使、pre-A和pre-A+輪融資,同時任職以來幫助公司從零開拓與空中客車、豐田通商、Inditex、歐萊雅等國際知名客戶建立商業合作。
上海貽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蘇睿,貽如生物創始人,CEO。2001年出生,2018年考入上海科技大學,在校期間帶領本科生團隊以項目“基于貽貝的柔性壓感可控降解釋藥型骨膠水(MIBOM)”參加2021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金獎,并勇奪全球季軍。 2021年底創辦上海貽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貽如生物CEO。貽如生物是一家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的合成生物學企業,專注于利用合成生物學開發新一代可持續生物材料。蘇睿目前已帶領公司完成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 |
2024年蘇睿榮獲《2024胡潤U25中國創業先鋒》。
山東恒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山東恒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方詡教授;
1999年,赴日本留學,在京都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2006年,進入日本最大的國立研究所–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2009年,方詡作為歸國華僑,在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任教授兼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酶工程改造和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以及木質纖維素生物降解等。自1995年起就專注于酶工程微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研究
方詡教授先后出版了70余篇合成生物領域的學術論文,編寫了英文學術專著,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尤其采用自主研發的酶法工藝合成并量產HMOs (人乳寡糖),解決了我國該領域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榮獲國家和省部級多項科技獎項。
武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
胡黔楠博士教授,武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應用系主任。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負責人。胡博士致力于打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雙驅動的合成生物制造創新模式。在合成生物大數據、一系列化學/生物信息學軟件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酶發現技術、生物合成從頭途徑設計、生物制造微生物菌株優化、以及一站式設計技術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艾比歐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方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瑞典國家人工智能中心, AI Sweden, 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強化學習,深度學習等。在科研成果轉化到工程應用領域有豐富經驗,連續創業者。
江蘇美尚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趙鏵,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經濟學,擁有豐富的500強外企銷售高管經驗,15年外企職業經理人,創業8年,操盤了國內10億規模業務。現任美尚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帶領這家專注于重組膠原蛋白研發與創新的高科技企業,致力于為醫療健康領域提供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美尚潔生物采用了多平臺聯合研發的策略,建立了AI一體化蛋白設計平臺,加速了合成生物的研發進程,正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加速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與產業升級。
演講嘉賓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