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功能食品圈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糖尿病與幸福感”,倡導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糖尿病健康服務的核心,促進患者享有健康生活。接下來節選北京工商大學朱運平和任斐發表的關于降血糖食品原料的內容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發布的(2021 IDF全球糖尿病地圖(第10版)》,截止到2021年底,全世界5.37億成年人(20~79歲)患有糖尿病,占比10.5%,尤其是我國,2011年-2021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由9 000萬增加至1億4 000萬,增幅達56%,面對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加的嚴峻挑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便成了當務之急。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遺傳病,需要胰島素治療,而占全世界所有糖尿病病例90%的II型糖尿病(T2DM)不是胰島素依賴型,可通過食療法進行控制,且食療法具有毒副作用小、降血糖效果顯著、價格低廉等優勢,因此,開發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食品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化學實驗和細胞水平的體外評價及動物實驗和人群實驗的體內評價研究表明,很多天然食品及藥食同源的食材具有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功效,如桑葉、白蕓豆、苦蕎、苦瓜、人參、黃芪、葛根、山藥、靈芝、發酵食品等,可以作為降血糖食品開發的重要原料來源;其發揮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有:生物堿類、活性多糖、多酚、黃酮類、維生素、微量元素(銘、鋅、硒等)以及益生元等,不同來源的功效成分降血糖的機理亦存在差異。
一、桑葉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葉,因其具有顯著的藥理活性,被列入《中國藥典》,并在2012年被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認定為“藥食同源”類中藥材。最早的桑葉藥用記載始于伍五十二病方》,《本草綱目》中對桑葉描述到:“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這些古老的記載都體現了桑葉的降血糖功效。
近年來,桑葉中起降血糖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才逐漸被闡明,包括生物堿、多糖、黃酮、黃酮苷、揮發油和維生素等,這些功能因子之間往往還存在協同降血糖作用,如有研究表明,桑葉黃酮、多糖、生物堿混合物可能會削弱糖尿病老鼠的氧化損傷,使得受損的胰島細胞得以修復,并使得胰島素效應細胞的抵抗作用得到提升,達到協同降血糖效應。
二、白蕓豆
白蕓豆(whitc kidncy bean),生物學名為多花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我國主要產地為云南、貴州以及四川等地。白蕓豆藥用價值很高,古時便有記載:味甘平,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等功用,是一種滋補食疔佳品。目前研究發現,白蕓豆中a-淀粉酶抑制劑(a-amylase inhibitor,Q-AD和膳食纖維是其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a-AI是一種可以特異性地抑制人體唾液和腸道中淀粉酶的蛋白質,這種抑制劑可以延緩外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從而調節和控制血糖,白蕓豆未來是一種潛在治療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食品原料。另外,白蕓豆中的膳食纖維對降低血液膽固醇水平、使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正常化方面具有有益作用,更有研究得出,豆類攝入量多少與I型糖尿病發病率高低成反比。
三、葛根
葛(Puerariae lobatae Radix)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已經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列為藥食同源類食品,體本草綱目》對葛根的描述: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葛根中含有異黃酮、皂苷類及生物堿等眾多活性成分,其中,異黃酮占比在8%~10%之間,異黃酮中含量最多且主要的功能性成分是葛根素,目前的研究表明,葛根中的葛根索具有治療I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潛力。
四、苦蕎和苦瓜
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即苦蕎麥,學名韃靼蕎麥,是一種功能性谷物,有“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壓)的美譽。苦券中的黃酮類物質和膳食纖維是主要降血糖成分,主要降血糖黃酮類物質包括蘆丁、槲皮素和異槲皮素,另外苦蕎中的膳食纖維有調控血糖的作用,可溶性膳食纖維(SDF)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IDF)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糖耐量,控制血糖,因苦蕎淀粉含量較高,苦養作為食品原料可制作苦蕎饅頭、苦蕎面、苦莽茶、苦蕎面包、苦莽酒等。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蘆科苦瓜屬植物,其發揮降血糖功效的主要功能性物質包括苦瓜皂苷和苦瓜多糖(MCP)。JIANG S等D研究證實,苦瓜皂苷可能與改善脂質代謝紊亂、降低氧化應激水平和調節胰島素信號通路有關。
五、其他降血糖食品原料
硫鍵化合物也與血糖調控密切相關,其可以通過氧化反應或硫醇二硫化物的置換反應,除去可能抑制胰島素分泌功能的硫醇,促進胰島素分泌。目前,關于降血糖硫鍵化合物,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洋蔥和大蒜,烯丙基二硫化物是大蒜中降血糖的主要功能成分,其可以提高胰島素的功能活性圓。洋蔥中硫化物主要存在于洋蔥油中,對胰島素起保護作用,而洋蔥中含有的類黃酮也被認為可以恢復細胞對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其他降血糖食品原料也較多,有研究發現,中高劑量的香蕉皮總黃酮對糖尿病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香蕉皮中的果膠和膳食纖維也有改善血糖的作用;莓茶中的藤茶多糖以及黃酮類物質二氫楊梅素具有降糖效果;青錢柳中的青錢柳多糖和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降血糖作用。
另外,有很多國家認定的藥食同源類食品具有改善糖尿病的功效,如近些年來研究較多的人參中的人參皂背、多糖和果膠等,以及黃芪、山藥和靈芝中的多糖等,都起到了降血糖的功效,人參皂苷對a-葡萄糖苷酶和a_淀粉酶有抑制作用,且對a-淀粉酶抑制作用明顯;黃芪、山藥和靈芝這些原料目前大多以中草藥為主,未來可開發為保健食品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