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情況,醫藥制造業前三季度增長3.1%,低于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5.8%),也低于制造業同比增速(6%),以及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速(9.1%)。
醫藥股三季報披露即將進入高潮,從已經發布三季報的公司看,業績分化明顯。截至10月24日,63家醫藥上市公司發布三季報,其中,37家營收實現正增長,26家營收下降。單三季度,29家公司營業收入環比增長,34家環比下滑。
凈利潤方面,有34家實現正增長,29家出現下滑。單季度看,環比增長的公司有30家,環比下滑的有33家。
2024年上半年,生物制品門類中的血制品、醫療器械門類中的高值耗材、化學制劑、原料藥等板塊表現相對較好。三季度,這一勢頭得以延續。
生物制品上市公司三季度整體表現較好,義翹神州(70.280,?1.78,?2.60%)、三生國健(24.080,?0.67,?2.86%)、凱因科技(28.160,?0.44,?1.59%)、甘李藥業(51.490,?-0.08,?-0.16%)和我武生物(24.510,?-0.46,?-1.84%)5家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
原料藥行業,16家公司中有11家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增長。其中,溢多利(7.790,?0.04,?0.52%)、川寧生物(13.570,?0.05,?0.37%)和花園生物(15.710,?0.68,?4.52%)凈利潤出現超50%的增長,且凈利潤增速遠超過營收增速。今年以來,維生素大幅漲價,激素原料藥如皂素、雙烯的價格上漲也較為明顯。浙商證券(13.150,?-0.02,?-0.15%)分析報告認為,整體看行業處于觸底回升階段,競爭壁壘高、產品梯隊豐富、第二增長曲線共振的公司有望更快走出周期底部。
醫療器械行業17家公司中有11家營收出現增長,其中圣湘生物(22.900,?0.43,?1.91%)營收增長63.24%,健帆生物(32.070,?0.47,?1.49%)增長47.76%。9家公司的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增速最快的微電生理(21.350,?0.56,?2.69%),為262.22%,源于公司銷售規模的增長、降本增效行動以及政府補助。
化學制劑領域的9家公司中,僅3家公司營收增長,但有7家公司凈利潤增長。在中藥行業,已發布報告的6家公司中有4家營收下滑,4家凈利潤下滑,但下滑勢頭有望扭轉。單三季度,有4家公司凈利潤出現了環比增長。
業界預計,隨著國家經濟刺激政策陸續出臺,醫藥行業發展有望企穩。2024年10月1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指出:202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海通國際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歷史經驗顯示,財政對醫藥行業投入具有增長穩定性與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