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2020 16:51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非洲各領域合作穩步推進,中非醫藥合作逐漸成中非合作的熱點之一,非洲市場也成為中國醫藥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重點區域之一。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中非醫藥合作短期內遇到不少困難,但進一步凸顯了醫藥合作的重要性,中長期仍看好。醫藥企業作為中非醫藥合作的主力軍,制定合適的市場戰略,化“危”為“機”,才能推動中非醫藥合作實現更好發展。
?
合作現狀:援助先導、貿易主導、投資引導
?
一、對非醫藥衛生援助發揮了先導作用。
中國醫藥產品正是借著對非援助逐步走進非洲市場的,并憑借其物美價廉的品質逐步為非洲普通民眾所認可,品牌形象也逐步建立。
一是為非洲普通民眾接觸中國醫藥產品提供了最直接渠道。中非醫藥合作可追溯至1963年首支援非醫療小組。據公開信息統計,中國目前援非醫療人員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救治了約2.7億名非洲患者。以青蒿素為代表的不少優質中國醫藥產品正是通過援非醫療隊,為救治眾多非洲病患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當地民眾所熟知。
二是給中非醫藥合作樹立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品牌形象。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對非已援建近30所醫院和30個瘧疾防治中心,提供8億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物資和抗瘧藥品,培訓醫護人員超過3000名,實施 “非洲人才計劃”,派遣500名婦幼專家,幫助非洲國家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等。中非醫藥合作為提升非洲國家自身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給中非醫藥合作造福非洲民眾提供了更多機遇。為幫助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中國于2014年向疫區提供了總額為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向疫區國派出醫療人員和專家累計超過1000人次,并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分別援建了生物安全實驗室和治療中心,為抗擊埃博拉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已向53個建交國及非盟提供多批抗疫物資援助,派出5個醫療專家組,常駐非洲的46支醫療隊也積極支持當地抗疫工作,為非方來華商業采購醫療物資提供便利,積極落實G20緩債倡議等。此外,中國在非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為非洲國家捐贈抗疫物資及錢款等。
二、中非醫藥貿易發揮了主導作用。
相對來說,中非醫藥貿易參與難度低、見效快,涉及參與企業數量最多,在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一是醫藥貿易在雙邊貿易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據統計,2019年中非醫藥貿易額由2010年的約13.1億美元增至約29.31億美元,同比增長20.17%,十年間增長2倍多,遠高于同期中非貿易2.21%的增長率。根據最新統計,2020年1-6月,在中非貿易整體下滑情況下,中非醫藥貿易額實現逆勢增長,至1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9%。

二是醫藥貿易已成為中國與非洲主要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埃及、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等非洲主要國家一直是中國在非的主要醫藥貿易伙伴國,年進出口總額均超過1億美元,且成為其進口藥品的主要來源國之一。

三是醫藥貿易是參與企業數量最多的合作領域。相比對非醫藥援助和投資,參與醫藥貿易的企業數量最多。據統計,從事對非醫藥貿易的企業由2010年的5000多家升至2019年的1萬多家;2020年上半年企業數增至近8000家,同比增長10.7%,完成出口額約16億美元,同比增加14.34%。

三、對非醫藥投資發揮了引導作用。
對非醫藥投資更多體現了非洲市場的主要需求,以及非洲國家發展本國醫藥產業的意愿,是未來中非醫藥合作的期待方向。
一是緊貼非洲市場產品需求。眾所周知,非洲疾病高發,缺醫少藥,中國醫藥企業在非投資更多集中在抗瘧藥品等需求量較大的產品領域。例如,復星醫藥、昆藥集團等積極在非洲建設銷售網點,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旗下青蒿素類抗瘧藥品已為非洲抗瘧的明星產品。
二是與非洲國家發展本國醫藥產業的意愿相結合。在非洲開展藥品本地化生產,既是中國醫藥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選擇之一,也是非洲國家發展本國醫藥工業的意愿,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僅給當地帶來了就業及稅收,也降低了民眾用藥負擔。例如,人福藥業非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用工本地化率達90%以上,并使當地藥價下降了30%;上海醫藥在蘇丹投資的醫藥公司,生產的抗生素類藥品以及青蒿素類系列抗瘧產品不僅在當地銷售良好,且已出口至非洲其他國家。
三是與傳染病防控相關的合作成為熱點。非洲是傳染病高發區域,與傳染病防控相關的合作成為當下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合作熱點。例如,中國華大集團于今年9月在埃塞俄比亞投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廠,設計年產能為600至800萬人份,填補了該國無法生產試劑盒的空白;旗下的華大基因也于今年9月與安哥拉政府合作建成5座“火眼”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日檢測3000份樣本,提升了安哥拉病毒檢測能力。
?
合作展望:短期遇到困難,中長期仍看好
?
自今年2月埃及報告首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后,疫情逐步擴散至非洲54個國家。根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CDC)統計,截至2020年11月19日,非洲新冠確診病例突破200萬,死亡病例超4.8萬。
受疫情影響,非洲外來投資減少,大宗商品出口下挫,財政赤字擴大,醫療衛生系統面臨考驗。根據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ECA)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預測,非洲今年經濟增速將從預期的3.2%降至1.8%;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今年經濟萎縮3%。疫情帶來的負面效應疊加非洲國家政策波動大、營商環境欠優、產業配套薄弱以及市場購買力低等不利因素,中非醫藥合作面臨新的挑戰。
目前,中非醫藥合作短期內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人員往來受限、物流運輸不暢、債務違約風險增大、投資延緩以及在營項目限工限產等困難。然而,綜合分析政策、市場兩個從層面,中非醫藥合作的基本面利好仍未改變,中長期仍看好。
一、政策層面: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
從非洲國家層面看,非洲國家越來越重視本國醫藥工業發展。據非盟統計,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摩洛哥、南非等國均明確把醫藥行業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予以重點支持。
從區域合作層面看,作為非洲區域一體化走在前列的區域組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東非共同體(EAC)、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均把制藥業列入本區域發展規劃,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在《2063年議程》框架下,非盟鼓勵成員國加強協作,在擴大衛生健康領域的財政支出的同時,采取措施鼓勵私人投資該領域。此外,于2019年正式實施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可在資金投入、政策協調、統一市場建設等領域為非洲國家本土醫藥工業發展提供助力。
從國際合作層面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基金等國際機構,均把藥品生產列入各自支持非洲發展的計劃或項目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自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一直是中非醫藥合作的主要推動力量,在政策支持、資金配套、人力資源和項目對接上發揮了主導作用。其中,約翰內斯堡峰會、北京峰會上宣布的醫藥領域后續舉措將繼續發力;2021年將召開新一屆合作論壇,有望給中非醫藥合作加碼更多優惠政策。
二、市場層面:非洲醫藥市場基本盤仍較穩固。
一是非洲經濟有望迎來復蘇,托底非洲醫藥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該地區經濟增速有望回升至3.1%左右,2022至2024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二是非洲醫藥需求基本面短期內不會有較大改變。受限于非洲本土制藥產業發展水平,非洲藥品仍將依賴進口。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統計,非洲有97%的藥品來自非洲之外的地區,僅有3%的藥物是本土生產。
三是非洲醫藥市場規模中短期有望進一步擴容。根據麥肯錫疫情前的研究數據,非洲制藥市場規模2020年預計將升至650億美元。醫藥產品作為抗擊疫情的剛需產品,其需求中短期將放大。根據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非洲國家因抗擊疫情需要,醫療支出將增加106億美元。此外,國際社會對非抗疫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對非公立采購市場的增容,涉及個人防護、診斷試劑等產品。例如,全球基金作為國際醫藥公立市場主要買家,曾緊急采購超過1800萬個核酸檢測試劑套件,無償分發給非洲和其他地區的中低收入國家。按照全球基金計劃,其在一年內購買診斷試劑的預算為19億美元。今年9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基金等機構共同宣布,再向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中低收入國家提供1.2億個抗原快診試劑。其中,全球基金將提供500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用于購買1000萬個抗原快診試劑。
四是市場主體合作動力進一步增強。受疫情影響,非洲國家發展本國醫藥產業的意愿進一步增強,有望加速推動出臺更多利好政策。此外,與防控疫情相關產業也得到市場青睞,相關合作投資需求也將逐步釋放。
?
合作建議:合適的市場戰略是關鍵
?
在新冠疫情時期,醫藥企業作為中非醫藥合作的主力軍,如何規避疫情負面影響,把握發展機遇,化“危”為“機”,實現中非醫藥合作更好的發展,制定合適的市場戰略是關鍵。
一、政策層面:戰略布局緊跟政策利好。中非醫藥合作起步晚、基礎弱,對政策敏感度高。習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宣布,中國將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在6月召開的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表示,中非將加快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并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等領域傾斜。把握中非共克時艱、建設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政策大趨勢,充分發揮利好政策對具體合資合作項目的指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產品策略:緊貼非洲市場需求并適當前瞻。截至目前,非洲感染人數占比及死亡率較其他國家和地區仍屬低水平,新冠確診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總數比例均不到4%。外界觀察認為目前非洲疫情總體已進于平穩期。然而,非洲醫療基礎設施薄弱,加之檢測能力不足、防控不到位等因素,不排除疫情惡化的可能。根據非洲疾控中心最新觀察,非洲國家疫情在經歷9月回落并趨于穩定后,部分國家出現上升勢頭。可以預見,為防范疫情擴大,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個人防護用品、檢測試劑、消殺等產品在一段時期內仍將走俏。同時,非洲國家也十分關注新冠疫苗的研發,具備價格低廉、方便存儲、易于運輸和接種使用的疫苗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有關方面可提前做好布局。此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非洲超過90%的醫療器械產品均依賴進口,醫療設備和一次性耗材相當短缺,可結合具體區域和國別實際配套情況,選擇準入門檻低、技術含量適中和市場需求較大的產品,開展投資合作。
三、市場選擇:主要國別市場仍須深耕細作。非洲國家眾多,政策法規多樣,市場割裂明顯,需要發揮重點國別的區位優勢和輻射作用。總體看,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埃及、肯尼亞、烏干達、南非等國在政策環境、人口規模、工業水平、市場容量、營商環境、區位優勢、準入限制及合作意愿(特別是疫情防控)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可在品牌建設、渠道營銷、社會責任等方面深耕細作,發揮引導示范作用。
四、擁抱創新:用創新解決合作中的難點。2019年召開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政策交流、項目洽談、成果展示和機制建設等方面成果豐碩,給包括醫藥合作在內的中非各領域合作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9月湖南自貿試驗區開始正式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在中非跨境人民幣結算、易貨貿易、經貿孵化、供應鏈金融支持、綜合服務以及物流通道等方面進行創新建設。此外,以網上中非經貿博覽會、Kilimall為代表的線上合作平臺發展勢頭良好。綜合看,先行區建設可在機制體制、線上平臺可在供需對接及物流交通等方面為中非醫藥合作中遇到的投融資、供需對接、物流準入等方面的難點問題提供新的解決路徑。
五、資源整合:借力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和行業組織等資源。非洲醫藥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發揮國際組織、行業協會、投融資機構以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資源整合優勢,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是深耕非洲醫藥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比如,在開展具體合資合作項目時考慮注重借助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在適配國際標準方面的便利,使用中非發展基金、絲路基金等投融資機構的融資支持,利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等行業組織的國際合作平臺、國內外政策協調及產業資源,探討聯手深圳邁瑞、東軟醫療、華大基因、上海醫藥、人福藥業等走在對非合作前列的企業,結合我產業優勢及非洲市場需求,開展醫院、產業園區等項目可研、運營及其他業務的合作。
?
?
“市場開拓、藥政先行”。為幫助企業更好地開拓非洲市場及參與國際公立市場采購,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將于2020年12月16-17日在上海舉辦“2020年CPhI中國與世界國際藥政答疑會”。屆時,將邀請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團隊,以及原世衛組織檢查員Ian Thrussell、北京大學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中心IPEM顧問張華等專家和學者,介紹有關國際認證情況并回答參會企業的問題。有關參會注意事項如下:
?
1. 日程僅供參考,請以實際執行為準;會議語言:中英文,配有翻譯。
2. 會議收費:680元/人,原則上不接受現場報名。請攜帶身份證參會。
收款單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
開戶銀行:工行北京祿米倉支行
帳 ???號:0200214619000048833 ??????
匯款備注: 2020藥政答疑會
開票信息及郵寄地址請發至:zhangxiaohui@cccmhpie.org.cn
3. 請掃描右側太陽碼報名。

4. 聯系人:
張小會 0086-10-58036325 郵箱:zhangxiaohui@cccmhpie.org.cn
榮 嫡 0086-10-58036267 郵箱:rongdi@cccmhp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