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益生菌消費市場規模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長,預測2026年中國益生菌市場規模將有望達1377億元。
作為一個千億級別盤子較大的市場,近年來益生菌市場一直很“卷”,甚至有“卷不動”之說,此前,“卷”的一大方向是量,即“活菌數”的添加量,如果這是益生菌的1.0時代,那么如今,益生菌已經開始走向深水區,步入2.0時代——全方位升級迭代,延伸到產業鏈中的多個環節。
技術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詞。
益生菌2.0時代
作用吸收說得清、產品更穩定安全
吸收、作用監測技術創新
長久以來,益生菌的效用能否安全抵達腸胃進行釋放都是決定產品品質的關鍵要素,但難有有效的方式監測益生菌到體內之后的變化與效果。
對此,一家海外初創公司Aelius Biotech研發出了一種模擬體外胃腸道模型。該模型整合了消化道、粘液和上皮屏障,可以監測一系列活性成分的消化與吸收,尤其適用于益生菌,可以幫助企業監察產品是否被胃酸環境破壞,以及是否安全輸送到胃腸道并很好地釋放。
同時在2023年4月,印度的一個團隊IISER Bhopal創建了名為“GutBug”的AI工具,它可以預測微生物如何轉化到達腸道的化合物以及這些化合物的表現如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分子生物學雜志》上。據了解,GutBug結合了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化學信息學方法,IISER Bhopal團隊使用了約700種人類腸道細菌菌株的363872種酶的精選數據庫和由3457種酶組成的底物數據庫來訓練AI模型。
該團隊表示,GutBut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吃的食物以及口服的健康產品如何被腸道微生物處理,以及對人體健康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一工具將有助于開發益生菌、營養健康產品。
簡單來說,這些技術創新核心都是讓益生菌的效果、作用機理與吸收能夠說得清、看得見,并有扎實的數據支撐,可以幫助益生菌企業構建產品的競爭力與品質背書。
但除了產品開發與生產加工關鍵外,包裝環節其實也非常重要。
包裝技術創新
由于益生菌的特性,它對于環境濕度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維持產品的干燥,這直接影響益生菌的存活率,也會影響產品的質量、作用及安全性。
具體來說,企業需要解決益生菌產品的水活度問題。
痛點在于,目前益生菌產品往往使用常規干燥劑來降低產品水活性,但它的吸濕能力有限,主要吸附的是產品包裝內部殘留的水氣,而外界水氣依舊會緩慢滲透包裝材料或者微小縫隙,這超出了干燥劑能夠吸附的水氣量。隨著存放時間增加、水活度提高,益生菌產品就會出現相關問題。
基于此,在材料科學領域深耕超過20年的企業Aptar CSP Technologies進行技術創新,推出了活性包裝解決方案——CSP? Activ-Vial?和CSP?Activ-Bottle,以解決益生菌產品水活度難題。
該解決方案類似于目前的益生菌包裝,不同之處在于,使用公司的3-Phase Activ-Polymer??技術平臺,與容器一體成型注塑,能夠定制化控制水分吸附,可以做到以下2點:
●降低益生菌粉末劑型產品初始水分活度水平
●吸附外界滲透過來的水分
從而保護產品免受殘留和外界水分的影響。這一保護大大減少了益生菌產品因為水活度增加而降解,更好地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同時還能減少隨著存放時間增加帶來的效價損失。


Aptar CSP Technologies
3-Phase Activ-Polymer?技術
綜合來看,Aptar CSP Technologies推出的解決方案能夠降低益生菌產品受到外界影響,確保產品質量,降低效價損失,讓產品可以在苛刻的存儲環境之下,也能夠確保貨架期內的產品效價。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針對這一解決方案還進行了測試試驗,對比使用了3-Phase Activ-Polymer?內膽的CSP?瓶與含有硅膠干燥劑的普通PETE瓶及棕色玻璃瓶的樣品發現,在加速試驗40℃±2℃/75%±5%RH條件下,后者分別在2或4個月內即檢驗不到活菌數,而應用了3-Phase Activ-Polymer?內膽的CSP?瓶的樣品在12個月后,每粒膠囊活菌數依舊維持在109?CFU以上。
由此可見,其解決方案將在未來的益生菌包裝市場能夠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認知高、玩家多……益生菌還遠未觸及天花板
目前,中國的益生菌市場依舊很熱,并且市場玩家正在呈現出年輕化的狀態。
據天眼查數據,目前我國益生菌相關企業超過了3000家,其中,45%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內。
玩家對于益生菌行業發展的看好,可見一斑。
這背后不可忽視的是,消費認知度的飛速增長。
2020年到2024年,益生菌在抖音平臺的搜索指數暴增了7597.37%。
以抖音平臺關鍵詞搜索為例,益生菌從2020年到2024年都在快速增長,2024年平均搜索指數相較于2020年暴增7597.37%,每年同比增長在100%以上;2023年至2024年同比增長更是超過300%。
益生菌抖音平均搜索指數(2020.1.1-2024.6.25)

制圖:植提橋
數據源:巨量算數
與此同時,小紅書平臺也在增長。益生菌相關筆記從2023年134萬+篇增長至2024年的257萬+篇,一年的時間筆記數量約增長123萬篇。
從消費認知、入局企業數量、銷售額乃至市場規模、增速來看,益生菌依舊在快速增長,其中,中國本土市場益生菌的增速也已經遠超美國市場。
可以說,中國益生菌市場仍然值得期待。
但這個市場猶如其他市場一樣面臨著價格戰、產品魚龍混雜的現狀,這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熬怼被罹砑恿?,“卷”價格之外,更需要“卷”品質,“卷”產品的效果和體感。
技術正是幫助企業構建產品品質體感,進行破局的重要“利器”。